是不是功率越大电流越大?因为导线的载流量不同,电流越大,要求线径越粗。电器的功率与电流有关,在一定的额定电压下,功率越大,电流越大,如何理解电力?电压越大,电流越小,电功率越大,这并不矛盾...这是有道理的,在负载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越小。这就是长距离输电把电压提得很高的原因,为了降低导体的电流,提高功率因数,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负载功率越大,电流越大,这就是电源有一定容量限制的原因,真心的。
电器的功率与电流有关。在一定的额定电压下,功率越大,电流越大。变压器的选择基于功率。选择变压器时,主要参数是额定电压和输出功率。3A,如果额定电压为220伏,那么变压器的额定输出功率约为500瓦。每个电器都有自己的额定功率,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正常运行时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如果通过电器的电流不是电器工作时的额定电流,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
根据功率公式(n = Iⅴ),当用电设备(又称电力负荷)的电压(ⅴ)一定时,功率与电流成正比,即功率越大,电流越大,反之亦然;2.根据欧姆定律V/R = I,单位功耗(负载)上的电压等于电流,即功率等于所用电压的平方与功耗(负载、电阻)的比值。
功率、线径、电流的关系: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约为4.5A,三相平衡负载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约为2A;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可以承受1KW的功率,电流在4.5A5A左右,换算成三相平衡负载,那么每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可以承受2kW的功率。这是电工常用的“经验公式”。比物理计算公式更容易记忆,所以应用广泛。
家用电的电压为220V交流电,分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具体算法我就不多说了。让我们遵循最大的算法,将多余的部分视为保留。一般来说,家用电路只讲有功功率,公式PUICOSφ。根据功率和电压,可以计算出线路电流。在阻性负载的情况下,功率因数为0.9~1,在感性负载的情况下,功率因数约为0.7。目前家庭主线一般用6平方铜芯线,空调线用4平方线。
因为大功率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很大,如果电线很小,就不能满足其用电需求,就像路太小过不了大车一样。希望能领养。谢谢你。1。你可以用16a的插座。2.不用增加6平米的铜芯就可以接通电源。4.热水器自动加热到设定温度停止。因为导线的载流量不同,电流越大,要求线径越粗。
因为你并联的是一个电器,并联的电压是恒定的,随着电器的增加会有一次电流的增加,而母线上的电流是各级电流的总和,所以电压是恒定的,电流会随着电器的增加而增加。电压就像自来水管里的水压,水压是恒定的。当然,开两个水龙头比开一个水龙头大。当连接一个额外的用电设备时,由于并入了原负载而不是与原负载串联,总电阻变小,所以功率Pu 2/r变大,电功率变大。如果一个电器串联起来,总电阻变大,电功率必然变小。
同样的电压和功率高,电流就高,地线是漏电保护。三角形插头用于保护用户。原理是:当金属外壳带电(漏电)时,人接触电器外壳,电流直接从地线流到地面,不经过人体,从而保护了使用者。接地线的有无与电器的功率无关。一般金属外壳的电器都有接地线。有金属外壳的电器有第三个插头(旧的以前没有,已经淘汰了),把电器的金属外壳和大地连接起来。
那是肯定的。所有家用电器都是并联的。电器接通后,支路产生电流,总电流是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会增大。我问你,小电流能驱动大功率电路吗?要知道PU*I,那么在电压固定的情况下,380*IP,220*IP,无疑,电流越大,功率越大。简单说吧!家用电的电压不会变。在国内一般是220V,家里所有电器都是并联供电。所以增加一个新电路就相当于并联了一个电阻。电阻小,电流自然就大!
先看电源类型,DC还是交流,再看负载类型,电流就这么理解了。在一定的负载功率下,电压越高,电流越小。这就是长距离输电把电压提得很高的原因,为了降低导体的电流,提高功率因数。在一定的电压下,负载功率越大,电流越大,这是电源有一定的容量。
9、远距离输电为什么用户使用功率越大导线上电流越小在你的“p投入,p损失,p用户消费,I^2R”的公式中,后面的等号是错的。应该是“p损失I^2R”,p投入p损失p用户消费I 2RP用户消费,即使你持有你的公式,也不能推导出“P用得多,I小”的结论,因为“P用得多”和“P入”会更大,两者相减是大还是小都是未知数。只有在“P输入”不变的情况下,才能得出这个结论,也就是你假设用户增加了用电量,但不需要增加输入功率,那么只有通过“节省”线损,把电省下来给用户使用,所以才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