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恒电阻和电源当作新电源?先把原来内阻为R,电动势为E的电源,转换成电流为E/r的恒流源和电阻为R的电路并联。R的外接电阻与这个电路并联,然后计算这两个电阻的并联电阻,换算回电压源,为什么与电源串联的电压电压表的恒阻通常是几十千欧,对电源影响很小,被忽略。
这个电阻和LED灯串联,所以是降压的(分压)。当然,由于是降压,电流会小很多,也有降低电流的作用。如果是串联电阻,主要作用是降低电压;如果是并联电阻,主要是限制电流。给220伏增加一个电阻。这个电阻是根据LED的工作电流20mA计算的,R = 220v/20mA = 11kω,功率P = UI = 220v * 20ma4.4w,不算太大。当你需要得到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时,如果电压过大,串联电阻,如果电流过大,并联电阻。
电阻是一个物体的固有属性,表现了它对电路中电流的阻断能力。电阻本身既不能控制电流,也不能控制电压,因为电压和电流与很多因素有关,只能说电阻能影响电流的变化。可解析:串联电路中,每个电阻上的电压一般不一样,电阻大,两端电压高,电阻小,电压低。当串联电路上的总电压恒定时,总电压等于每个电阻上的电压之和。
Yes ~电压源怎么说?在有电阻的电路中,流过电阻的电流会消耗电能。为了维持电路中连续稳定的电压,必须有持续的能源作为补充。电池、DC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实际电源在工作时能保持端电压相对恒定。这个常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为了研究的方便,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我们定义一个理想元件,无论流过多大的电流,其两端总能保持一定的电压。这就是电压源~不要把电压源想成大电池,可能是复杂的电路或者仪器或者是各种输出的一部分什么的~。
高阻分压大,其他电器分压小,不易发生危险。这是一个抗浪涌电流的电阻。那是一个变阻器。变阻器最大的特点是当施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低于它的阈值UN时,流过它的电流极小,相当于一个关闭的阀门。当电压超过UN时,其电阻变小,使得流过它的电流浪涌,对其他电路影响不大,从而减少了过电压对后续敏感电路的影响。使用该功能,可以抑制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过压,保护电路免受过压损坏。
线性电阻是伏安特性呈线性的电阻,即曲线为直线,电流随电压U/IR的增大而增大。理想情况下,电阻的阻值不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线性受控源:具有线性关系的受控源。下面是受控源的介绍:受控源的电路符号和特性与独立源相似,即受控电压源具有电压源的特性,受控电流源具有电流源的特性;但是,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受控源的电流或电压由控制支路的电流或电压控制。一旦控制量为零,被控量也为零,受控源本身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即电路中没有独立电源时,没有响应,所以受控源是无源元件。
单管自激电路无限流电阻晶体管可烧。建议查资料。我感觉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的问题不清楚。按照人类的科学水平,电路中必然存在电阻,比如电源的内阻,导线的电阻,这些都是无法消除的。现在科学还在研发一种常温下没有电阻的材料,所以功率越来越高,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一般会增大(二极管则相反),损耗功率增大,有用功率减小,还有高压输送。我们也想要低电阻的材料。
串联的电压表的恒定电阻通常有几十千欧,对电源影响不大,所以忽略不计。在物理学中,电压表的电阻一般都很大,满足Rv>>R,所以测得的值大约等于路的端电压,也就是你说的电源电压。在物理学中,我们一般规定电压表的电阻是无穷大,所以即使串联一个恒定的电阻,对于电压表的电阻来说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相当于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上,测量电源电压。
首先将内阻为R、电动势为E的原电源转换成电流为E/r的恒流源和电阻为R的并联电路,将R的外电阻并联在这个电路上,计算这两个电阻的并联电阻,换算回电压源。第一,从负载端看,电压源和电阻其实是另一个新的电源;第二,电压源的能量输出是从负载侧看到的。电阻并联后,电源输出能量的能力会降低。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图:首先我们忽略R2,所以路的端电压为u:,公式1从公式1可知,路的端电压取决于电压源的内阻R与外电阻R1的比值。
我们假设电源的内阻为0.1欧姆,那么从公式1就有:根据叠加原理,当我们看来自R2的电源时,会发现新电源的内阻是R和R1的并联值,即:因此,新电压源的电压为4.762V,内阻为0.09524欧姆。显然,新电压源的带载能力比真正的电压源弱得多,电阻R1上的电流是多少?可见,无论外部电路如何并联或串联,我们总是可以将电路简化为等效电源和电阻的串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