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为什么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这是为了实现电绝缘。plc的直接输出连接到交流接触器或变频器,当在没有plc输出的情况下获得电压时,plc的输出点会被烧坏,为什么要在plc程序中添加大量的辅助继电器?1.是指plc的输出端口先接中间继电器,再接线圈,这是保护plc输出端口,扩大plc输出容量的常用方法。
PLC应急电器的传动是什么?电拉还能靠什么!应该说是开关量,因为继电器接通PLCI/O前是0,接通后是1拉!我想你问这个问题应该是不熟悉PLC的外部硬件电路。如果不能传输图片,简单描述如下:继电器正极接电源正极,继电器负极接PLC输出接口I/O口。继电器打开后,你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回路。电流从正极流经继电器,然后从I/O进入,再从PLC的COM端流出到电源负极。
1。热继电器在实际接线时连接到常开触点(无过载时常开触点断开,过载时常开触点接通)。在PLC编程中,梯形图中出现常闭触点意味着没有过载,梯形图中的常闭触点是断开的。2.热继电器通过流入热元件的电流产生热量,使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距离时,推动连杆动作,使控制电路断开,使接触器失电,主电路断开,实现电机过载保护。
PLC输出先接中间那个再接线圈有两个原因。1、指将plc输出端口先连接到中间继电器,然后连接到线圈,以保护plc输出端口和扩大plc输出容量的一种常用方法。plc输出端口的电流额定值一般在1A和2A之间。当负载电流大于plc端口的最大额定电流时,一般需要增加一个中间继电器来连接外部接触器或其他设备。中间继电器隔离plc输出端口和负载之间的高电压、高电流或感应反电动势,以防止plc输出端口被损坏。
呵呵,这个要从plc的历史说起。在早期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由于中间继电器使用过多,布线相当复杂,伴随着故障多,故障处理复杂。于是,一个简单的plc诞生了,可以省去很多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当然也就被plc内部的辅助继电器(中间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取代了。同时节省了大量布线费用,大大减少了维护量。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应该这么解释,和别人的想法有关。几乎都是这样的。一开始用中间继电器代替,最后用大量的中间继电器驱动线圈,可以随意增加新的功能,有利于系统维护。
这是为了实现电气隔离。plc的直接输出接交流接触器或变频器,在没有输出的情况下得到电压会烧坏plc的输出点。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亲身经历过有的厂家为了省中间继电器的小钱,因为外部电路短路,把plc的输出点烧了三次。最后,我记得加一个中间继电器隔离。
6、plc与继电器接线怎么接PLC和继电器之间的连接:1。Y0连接到KA1的线圈端A1;2.KA1的另一端A2接24V;3.Y1连接到KA2的线圈的一端A1;4.KA2的另一端A2接24V;5.COM终止于24V,继电器又称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它有一个控制系统(也称为输入回路)和一个被控系统(也称为输出回路),通常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一个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