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政策最出名的就是砸烂铁饭碗。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国企改革如火如茶,当时为了砸烂铁饭碗,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全面引入市场化机制,摆脱国有企业困境,政府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国企改革政策,最出名的就是砸烂铁饭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部门的人亲自下沉到市区县一些小国企去督促推进国企改革。

不管怎么卖,卖给谁,就是必须要卖掉。当时有一句很时髦的话,叫不管国企私企姓社姓资,只要在我这个地方。另一个就是因为政策限制,没法卖掉的国企,也要减员增效。在这种思想的贯彻下,一大批市区县的国企被卖掉了。不管盈利好坏,有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几乎都是一刀切卖掉。记得四川有很多小水电站,盈利规模相当好,也被低价卖掉了。还有很多煤矿也卖掉了。

国企改不掉官僚主义原因官僚主义存在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国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管理层官僚主义思想的传递和强化、目标与激励制度的缺陷等。国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较为官僚化,权力分配和执行方式较为死板,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此外,仍存在管理层官僚主义思想传承和强化的情况,这加强了官僚主义的存在。国企的目标与激励制度存在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奋斗的动力,进一步助长了官僚主义的存在。

一方面,需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其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力度,营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需推进管理体制和文化的改革,培养和选拔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务实、服务客户等先进理念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建立健全激励、评价和考核机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能有效惩戒官僚主义行为的制度和政策。同时,加强对官僚主义现象的监督和曝光,推动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舆论监督,营造压倒性的反对官僚主义的舆论共识。

问题一:为什么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这是经济体质改革的一大方向,国企同样要到市场竞争中来问题二:为什么国营企业需要改制?国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回答是:因为国营企业缺乏活力,不能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从企业与国家的相互关系看,国营企业存在着“国有国营、官办官管”“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弊病。从企业内部来看,国营企业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工作不上进,出工不出力;管理人员则官僚主义、瞎指挥相当普遍,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国营企业的诸多弊病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象“国有国营、官办官管”“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等等现象都是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的东西;而国营企业内部的诸多弊病则表现为国营企业作为生产组织的性质特征,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所以称之为“国营企业”,就因为它是由国家来经营的。